[春望]的正确翻译!十万火急!!!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3 03:09:25
拜托拜托!!大家帮个忙!!!杜甫的春望翻译!

【注释】
国破(国家残破)山河在,城春(都城的春天)草木深(丛生)。感(感叹,感伤)时(时事)花溅泪
(见了美丽的花儿,禁不住涌出眼泪),恨别(怨恨和家人隔离)鸟惊心(听到悦耳的鸟鸣,便惊动愁肠)。 烽火(指战争)连(连续)三月, 家书(信)抵(值)万金。 白头(白发)搔(抓)更短,浑欲(简直要)不胜(受不住)簪(古人别住发髻的条状物).

【题解】
这首诗写于公元七五七年春,当时杜甫被困在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城内,触景伤情,发出了国破家
亡的沉痛感叹。春望,在春天的遥望。

至德元年(756)8月,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。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,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,满目荒凉,而家人久别,存亡莫卜,诗 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,便在第二年(757)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。

前两句是望中所见,极概括,极沉痛。国家残破,河山尚存,只是江山换了主人。暮春时节,长安城中草木丛生,可见的人烟稀少,一片荒凉。诗人睹物伤怀,伤国之情油然而生,萧条悲凉。正如吴见思《杜诗论文》中写道:“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,如国破山河在,在字则兴废可悲;成春草木深,深字则荟蔚满目矣。”

颔联写花写鸟,紧扣诗题,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。因感叹时事,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;因深恨离别,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。诗人感触异常。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,见之而泣,闻之而悲,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。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,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,使悲欲悲,甚为绝妙,乃被千古传诵。

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,家书的难得可贵。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和具体。“烽火”句承“感时”句,“家书”句承“恨别”句,不仅层次分明,结构严谨,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。

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。头上白发本来稀少,不断搔抓,就更少了。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。本诗以“不胜簪”作结,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,真挚感人。

这首五律,对仗工整,情景交融,水乳难分。景物的形象,蕴含着诗人的情感;诗人的感情,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,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。

《春望》赏